1.请问哪位有绿色供应链的案例呢
成功实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管理层高度重视,要求针对员工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培训,以加强员工对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并建设一种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需要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角色和责任,另外,企业还需要调整已有的相关日常运营流程,以配合新的环境改善和风险管理计划,并引入激励/惩罚机制以支持变革。此外,健全的技术架构,包括高效的污染治理和监测设施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有效执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获得巨大利益。他们可以采用最佳实践开展运营,避免因违反监管法规而引致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快速响应新的监管要求。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为这些系统性的数据采集、跟踪和报告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投入,降低遵行成本、理顺工作流程和管理决策流程,并把资源投入到其它能够创造更大增值的业务。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让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消除其对企业声誉和经济造成的损失。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前面提到的三大趋势——监管要求、经济因素和利益相关者期望——将推动几乎所有业务层面的变革。考虑到供应链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污染物,不断变化的环保要求正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以及老旧产品处置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人们越来越重视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管理战略。
传统上,对供应链管理的设计、建模和分析大多只重视优化原材料的采购和最终产品的分销,并且主要从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等经济角度进行考量。而环境友好型的供应链则要把产品和流程对环境的现时和长期影响均纳入考虑范围(即所谓的产品管理计划和流程管理计划)。人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如提高盈利能力,避免罚款或相关法律处罚。不过,如何把环保目标纳入到运营目标框架之中并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仍是人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许多领先的企业已经承诺与那些重视环保的供应商合作,并制定章程要求对供应商的环保工作进行评估。这些章程涵盖了提供生产、物流、废弃物回收和处置等服务的供应商伙伴。但最近发生的中国制造产品召回事件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除了制定满足绿色要求的核查清单外,企业在建设和管理优化的绿色供应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建设优化的绿色供应链方面,一项主要工作是制定合适的绩效考核机制,以衡量当前流程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针对传统供应链的考评机制,如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但对于环境考评体系而言,虽然很多公司已经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原则要求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流程、遵循监管要求、提供环保许可/报告/记录等,但仍需要培养一些必要的能力来切实予以执行。目前,一些领先的研究项目正致力于开发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培养管理绿色供应链的核心能力。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近期政府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提高监管要求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把环保工作纳入到业务战略和运营之中的中国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并有助于加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环境保护,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额外“成本”增加的财务负担。与环保相关的投入将带来巨大的回报,如通过绿色产品/解决方案创造新的业务机会,通过采用新的节能技术或减少资源投入降低成本,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品牌形象。不仅如此,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管理举措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潜在利益巨大。
2.关于绿色物流的案例及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
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
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
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
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
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
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
3.谁有绿色物流的案例呀,急需呀
绿色物流案例
可以说是资源的短缺和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了绿色物流的产生。。二、绿色物流体系的构成。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选择,它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利,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邮物流:现代物流的"绿色新军"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 文章加入时间:2006年3月17日8:49。他们并根据农业种植特点,开展时间上跟进、产品上迭加的"套餐服务"。从而把"配送+分销"的现代物流模式引入了农村,成为现代物流商中的"绿色新军"。
此后,绿色物流从运输逐渐扩展到包装、仓储等活动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和体系。。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物流供应方是有"绿色动力"的。。即使环保对企业有利,需求方也仅仅关心内部价值链的环境问题,而不会关心企业以外的绿色物流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笔者在此介绍发达国家绿色物流。
您的位置:首页>;案例书籍>;论文模板>;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文档内容介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 本文档共有3页。
此后,绿色物流从运输逐渐扩展到包装、仓储等活动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和体系。。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物流供应方是有"绿色动力"的。。即使环保对企业有利,需求方也仅仅关心内部价值链的环境问题,而不会关心企业以外的绿色物流问题。
案例 数据 标准 当前位置: >>; 未分类 >>; 时代呼唤绿色物流 时代呼唤绿色物流 中国国际物流网 2006-3-20 20:36:36。为此,在日益重视环保的21世纪,在我国物流业起步之初,引入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时代的呼唤。
物流 绿色 健康 旅游 汽车 音乐 视频 短信 省情 手机 论坛 动漫 交易中心 最新资讯 物流知识 物流案例 物流期刊。物流展会 现代物流 人才市场 考试培训 您的位置:首页->;物流案例 请选择栏目 最新资讯 物流知识 物流案例 物流期刊 物流学院 船期运价 物流展会 现代物流。
物流案例 市场分析 行业观察 权威报告 供应链管理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 产品供求搜索 产品分类索引。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绿色物流将倍受关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请选择栏目 最新资讯 物流知识 物流案例 物流期刊 物流学院 船期运价 物流展会 现代物流 数据资料。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不仅包括制造加工过程,而且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选择,产品加工,物流设计和包装设计以及产品拆卸等过程的大制造的概念。
4.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论绿色供应链管理
摘要: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 尚未形成理论体系。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研究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研究条件、框架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的是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的感性认识和供应链管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图书《绿色供应链管理》
作者:王能民,孙林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114056出版日期:2005 年9月 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环境管理模式的演变91.3本书的主要内容15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172.1绿色供应链的定义、要素与结构172.2绿色供应链的运营182.2.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182.2.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决策问题202.2.3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管理技术212.2.4绿色供应链在特定产业运营中的研究232.3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252.4绿色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27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303.1绿色供应链的内涵与概念模型303.1.1绿色供应链的内涵303.1.2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353.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哲理基础453.2.1公平与效率453.2.2集成管理543.3绿色供应链运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理583.3.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58.3.3.2绿色供应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603.4案例:宜家的绿色供应链管理654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分析工具704.1物质流分析704.1.1工业代谢704.1.2物质流分析724.2生命周期分析754.2.1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及发展754.2.2生命周期评价的实施774.2.3数据库和分析软件834.2.4生命周期评价与绿色供应链管理864.3案例894.3.1鲁北企业集团894.3.2建筑瓷砖的环境影响评价91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录5绿色供应链运营的障碍分析935.1已有研究的回顾935.2外部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955.2.1外部性955.2.2外部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995.3信息不对称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1025.4成员的自利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1095.4.1制造模式选择的静态博弈1095.4.2制造模式选择的动态博弈1105.5案例:肯德基“苏丹红事件”1126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环境1176.1绿色供应链运营环境概述1176.2政府行为与绿色供应链运营环境的培育1206.3针对绿色供应链运营中存在外部性的政府行为1246.3.1政府监督1256.3.2政府激励1316.4针对绿色供应链运营中信息不对称的政府行为1376.4.1提供公共信息1376.4.2对制造商信息行为的规制1406.5案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437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成员协调1487.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成员协调概述1487.1.1供应链协调的回顾1487.1.2绿色供应链运营协调的特殊性1547.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供应商选择1597.2.1绿色供应链运营与供应商选择1597.2.2绿色供应链运营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准则1617.2.3绿色供应链运营条件下的供应商评价模型1657.3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信息共享机制1677.3.1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信息共享效应1677.3.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信息共享的实现1747.4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社会效益机制1797.4.1效用函数的重构1797.4.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社会效益机制1857.5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产品定价1907.5.1考虑传统产品提供者行动的定价行为1907.5.2不考虑传统产品提供者行动的定价行为1937.6案例: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1958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绩效评价1998.1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的简要回顾1998.2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工具: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2018.2.1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内容2018.2.2scor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2068.3绿色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211参考文献217。
6.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图书《绿色供应链管理》
作者:王能民,孙林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114056出版日期:2005 年9月 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环境管理模式的演变91.3本书的主要内容15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172.1绿色供应链的定义、要素与结构172.2绿色供应链的运营182.2.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182.2.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决策问题202.2.3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管理技术212.2.4绿色供应链在特定产业运营中的研究232.3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252.4绿色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27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303.1绿色供应链的内涵与概念模型303.1.1绿色供应链的内涵303.1.2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353.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哲理基础453.2.1公平与效率453.2.2集成管理543.3绿色供应链运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理583.3.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58.3.3.2绿色供应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603.4案例:宜家的绿色供应链管理654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分析工具704.1物质流分析704.1.1工业代谢704.1.2物质流分析724.2生命周期分析754.2.1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及发展754.2.2生命周期评价的实施774.2.3数据库和分析软件834.2.4生命周期评价与绿色供应链管理864.3案例894.3.1鲁北企业集团894.3.2建筑瓷砖的环境影响评价91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录5绿色供应链运营的障碍分析935.1已有研究的回顾935.2外部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955.2.1外部性955.2.2外部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995.3信息不对称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1025.4成员的自利性对绿色供应链运营的影响1095.4.1制造模式选择的静态博弈1095.4.2制造模式选择的动态博弈1105.5案例:肯德基“苏丹红事件”1126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环境1176.1绿色供应链运营环境概述1176.2政府行为与绿色供应链运营环境的培育1206.3针对绿色供应链运营中存在外部性的政府行为1246.3.1政府监督1256.3.2政府激励1316.4针对绿色供应链运营中信息不对称的政府行为1376.4.1提供公共信息1376.4.2对制造商信息行为的规制1406.5案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437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成员协调1487.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成员协调概述1487.1.1供应链协调的回顾1487.1.2绿色供应链运营协调的特殊性1547.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供应商选择1597.2.1绿色供应链运营与供应商选择1597.2.2绿色供应链运营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准则1617.2.3绿色供应链运营条件下的供应商评价模型1657.3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信息共享机制1677.3.1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信息共享效应1677.3.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信息共享的实现1747.4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社会效益机制1797.4.1效用函数的重构1797.4.2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社会效益机制1857.5绿色供应链运营中的产品定价1907.5.1考虑传统产品提供者行动的定价行为1907.5.2不考虑传统产品提供者行动的定价行为1937.6案例: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1958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绩效评价1998.1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的简要回顾1998.2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工具: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2018.2.1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内容2018.2.2scor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2068.3绿色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211参考文献217。
7.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应是一种强制性实施的环保策略,可以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一致,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为,也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当前的企业既注重其竞争能力也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越来越多的重要客户已提出作为供应商应该拥有一整套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绿色供应链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产品的品牌形象,扩大产品市场。生产原料的节约降低了最终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从而最终消费者只需付出更低廉的价格就能得到更安全、更环保的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既可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工作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又可使员工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进一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增添无形资产。
另外,企业的行为都是建立在所有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对话基础上的,是供应链系统最优的,供应链上游所取得的生产绿色化方面的成就可以在供应链后续过程中得到放大。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不仅自身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而且还可以促进供应链上其它企业环保达标。绿色供应链通过建立长期的成员合作关系来同时达到商业利润和环保的目的。
当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已经被逐渐采用,显著的例子就是许多欧洲工业化国家建立了环境立法,让生产商为其产品的逆向物流负责,包括旧产品和工业废品的处理。另外,一些全球性的企业,比如IBM,施乐公司等均采取有效措施,整合他们的供应商、批发商等,改善设计和生产工艺来提高产品的可重用性,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发展。